COP24 Host Poland Embraces Coal and Gas Amidst Criticisms

COP24 Host Poland Embraces Coal and Gas Amidst Criticisms
Caixin Media
Katowice, Poland
COP24 Host Poland Embraces Coal and Gas Amidst Criticisms

As host of the 2018 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more commonly known as COP24), Poland is widely criticized for its government's love of coal. Polish President Andrzej Duda said during his opening remarks at the COP that the use of coal energy does not contradict Poland's climate protection and its progress. He claimed that Poland still has 200 years-worth of coal that would be hard not to use. Local environmentalists begged to differ. According to Patryk Bialas from the Euro-Centr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and a newly elected Katowice city councilor, there is a growing grassroots movement calling for a shift away from coal, including from miners who would prefer to work in safer and better working conditions. The price of coal-generated electricity could soon also become less economical compared to renewable energy. Paweł Szypulski from Greenpeace Poland said that the cos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liticians and state-owned energy companies is the reason for the lack of support for solar energy and any other new energies that are deemed as threatening to the coal and gas industry.

 

逆潮流拥抱煤炭  气候大会东道国波兰遭谴责

【财新网】(特派波兰卡托维兹记者 周辰 实习记者 万思成)作为2018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4)的东道主,波兰因为政府对煤炭的推崇而备受争议。当地人称,这里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动力不足的背后,是政治势力的打压。波兰总统安杰伊·杜达(Andrzej Duda)在COP24的开幕致辞中表示,煤炭燃烧与气候保护之间不存在矛盾,波兰无意逐步淘汰煤炭,并声称其拥有200年的煤炭储量。波兰政府甚至颁布了一份2040年的能源计划草案,预计将陆上风能几乎完全淘汰。

COP24大会期间,财新记者参加了“2018年气候变化媒体伙伴”项目组织的实地考察,来到位于煤炭之乡卡托维兹中心地带的科技创新园区“欧洲中心Euro-Centrum”。曾经这里是一个被化工厂和油漆厂严重污染的工业园区,在被荒废很久之后,直到2007年才以新的面貌恢复生机,成为了一个将商业与科学相结合,推广发展节能技术的科技园区,容纳大约100多家公司和1500名员工。

位于波兰卡托维兹的欧洲中心节能科技创新园。(周辰摄)

这里的标志性建筑是一幢曾在2013年获欧洲最节能设施“绿色建筑奖(Green Building Award)”的节能大楼,由特殊的隔热建筑材料打造而成,光伏电板像铠甲一样覆盖在建筑表面。这座大楼摈弃了传统的供暖和制冷系统,太阳能集热器和光伏板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热能和电能,而机械通风伴热回收则是保证室内气候质量的关键。不论冬夏,建筑的室内温度都能保持在21-23摄氏度。

实际上,太阳能只能取代该建筑的部分用电量,“在夏天,这里的日照时间长达16个小时,但是在冬天只有七八个小时,所以冬天我们需要消耗更多的普通电力。” “欧洲中心”的创新与能力中心主任帕特里克·毕亚拉斯(Patryk Bialas)介绍说,“我们得到了不少欧洲资金的赞助和公共资金来进行技术研究,虽然(现在来看)该建筑使用的技术已经不是最先进的了,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在随后降低了许多,但是这个建筑依旧可以为科学研究继续提供数据。”

尽管“欧洲中心”在节能科技方面成绩卓越,但毕亚拉斯表示,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波兰却没有一个良好的财政和法律体系来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导致可再生能源在波兰发展缓慢,也无法进一步普及化。“我们园区已经成立了11年了,依旧扮演着先驱(pioneer)角色。”

毕亚拉斯说,目前装在居民屋顶上的小型太阳能设施在波兰得到了一定推广,但是大型的“太阳能公园”却推广困难。这类项目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却很难从波兰的银行得到贷款。

“现在波兰的能源系统80%依赖煤炭,80%的电力是由黑煤和褐煤产生的。我无法想象,到2030年,COP24的主办城市能源仍(跟现在一样)60%依赖煤炭,只有20%来自可再生能源。”毕亚拉斯说。

在波兰,每年有4.6至4.8万人死于雾霾,欧洲5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当中就有33个在波兰。仅仅在卡托维兹,每年就有600人死于雾霾。目前波兰依旧没有实施煤炭标准和公布空气质量数据,大量居民在家里燃烧劣质散煤取暖。

“我个人认为,(波兰2040年能源计划草案)是一个完全愚蠢的政策。因为它不是出于环境考虑,而是一个纯粹的政治考虑。”毕亚拉斯回应财新记者关于波兰能源计划看法的问题时说。

“按我的个人理解,我觉得波兰政府根本不知道气候大会是做什么的,只不过这里之前举办过很多国际性大会,气候大会对他们来说就是多举办一个知名会议,他们想靠这些提高知名度罢了。另外他们也想借此宣传他们的洁净煤科技,但是根据我在能源领域的工作经验,我不相信世上存在零排放的洁净煤。”

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波兰分部成员也是COP24气候谈判观察员帕沃·柴珀尔斯基(Paweł Szypulski)向财新记者解释说,淘汰陆上风能的决定是非常荒谬的,因为这已经是波兰目前发展最迅速、价格最便宜的能源了,新的陆上风能的电价是波兰现有煤炭发电的一半。

“几年前,太阳能也遭受过抵制,实际上不管哪类新能源威胁到煤炭的地位,都会被扼杀在襁褓里。”柴珀尔斯基说,这是由于波兰政治精英与公共事业之间有着超级紧密的联系。

柴珀尔斯基介绍,波兰有四家主要的公用事业公司,国家都是大股东。波兰的政客们倾向于使用国家控制的公司,而这不仅仅在能源领域。如果政客想给他们的下属、家人、朋友、政治盟友一些合适的高薪工作,就可以把他们送到那里。那里的人如果不服从政客,也会立马丢掉饭碗。他说:“能源领域由目光短浅的政治家主导的状况若不改变,可再生能源很难有出头之日。”

毕亚拉斯:这是公民参与的时代

2016年1月,毕亚拉斯等人成立了“卡托维兹雾霾警报”组织(Katowice Smog Alert),并且用收集签名的方式推动关于改善空气质量的立法。他们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收集了900个签名,希望政府在10年内花费3000万元(当地货币)更换家用炉灶,为居民启动空气污染预警和信息系统,并为教育活动筹集资金。

草案最终被提交到市议会办公室,但最终在理事会会议上失败了。毕亚拉斯说:“这次会议非常重要,因为理事会把分配给更换炉具的资金增加了1000万元,并展开了一场宣传(改善空气质量的)运动,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取得了成功。”

随后,该组织与美国前副总统戈尔(Al Gore)创立的非盈利组织“气候现实项目”(Climate Reality Project)的合作也让他意识到,“这是公民参与的时代”。毕亚拉斯考虑到成为一个政治家能够代表居民制定立法,更有效地实现社会和经济变革,于是离开了“卡托维兹雾霾警报”组织,转而投身政治。

毕亚拉斯刚在不久前当选卡托维兹市议员。“我参加选举是因为我不接受这里的空气保护政策和气候政策。因为在我看来,卡托维兹没有气候政策,而主办COP24的城市没有气候政策,这是很遗憾的。”

在“欧洲中心”任职的帕特里克·毕亚拉斯不久前当选卡托维兹市议员。(周辰摄)

艰难的过渡期

波兰政策非常注重煤炭,毕亚拉斯认为,波兰煤炭开采部门的工会与国家政府密切合作,不是为了矿工的利益而奋斗,而是为了政治利益而斗争。

毕亚拉斯说:“波兰没有关于煤炭的标准。作为清洁空气活动人士,我们曾发起活动,说服波兰能源部实施煤炭标准。”波兰也没有关于空气污染的数据。“大多数关于空气质量的年度报告都以同样一句话开头:波兰的空气质量正在改善,但第二句话是目前空气质量仍然很糟糕,非常糟糕。”

不过据毕亚拉斯的观察,波兰的煤炭能源终究会改变。“气候草根运动在逐渐兴起,也有越来越多当地人开始谈论气候,这让我感到非常开心。”他进一步指出,现在唯一的问题是如何以公正的方式进行过渡。他说:”我们国家大部分的政客却害怕在过渡问题上做出艰难的决定。你不能为了放慢过渡过程,欺骗矿工们说他们还能再工作两百年。”

毕亚拉斯认为,波兰总统的200年煤炭储量言论是一个谎言,因为这并不在于地底深处有多少煤,而是价格的问题,跟煤炭发电的成本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多高有关。实际上,波兰的煤炭价格很高,比从俄罗斯、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进口的煤炭贵很多。

“因为我们要把煤从大约1000米深的地下挖出来,是相当不经济而且危险的做法。我只下过一次煤矿,那里的条件糟透了。那时我身在地下650米的矿坑,温度大约35摄氏度,有很多灰尘,导致我什么也看不见。还有很多机器在运行,噪声震耳欲聋。时代变了,在地下(矿坑)工作变得不再那么受欢迎,也不再是高薪水的保证。矿工们非常清楚知道这项工作的风险和难度有多大。他们也希望能有更好的工作条件,比如在露天而不是地底下工作, 不想让家人担心他们的安全。”

毕亚拉斯说,大多数矿工有很好的技术,他们能够接受再培训,成为机械师、水管工或电工。另外,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对煤矿行业不感兴趣。

那些生活在受采矿活动影响地区的人们也饱受困扰。毕亚拉斯举例说:“肮脏的煤矿废水流出,破坏生态系统,时不时发生的小型地震会震碎家中的玻璃器皿,有些地面也已经塌陷了,房屋变得不再安全。”

毕亚拉斯表示,波兰政府的数据说明,到2030年,绿色能源领域可创造10万个新就业岗位。现在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建立一个金融体系,支持替代行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人们提供保险,让员工在退休后生活有所保障。

波兰两次获得可耻的“化石奖”

在COP24两周会议期间,波兰两次斩获一项不太光彩的奖项——“化石奖”。这一奖项由全球超过1300个NGO组成的国际气候行动网络(CAN)在气候变化大会期间特别评选颁发,每日颁给一个减排不给力的国家。

波兰获奖的原因,包括在气候谈判上没有体现出减排的“雄心壮志”,而是拘泥于技术细节,并且一直不想采取任何气候行动,对其2020年的减排承诺需求视而不见,以至于削弱了欧盟在谈判中的领导作用。另一方面,波兰在COP24期间不遗余力地推广他们的“洁净煤”。CAN尤其指责波兰当局以“威胁公共秩序、国家安全或国际关系”等缘由,拒绝入境和/或驱逐了至少12名民间社会团体成员,不允许他们参加COP24。

这些民间社会团体成员大部分来自东欧,所有人都持有有效签证和COP24的大会邀请函,其中连一名来自格鲁吉亚的政府官方代表团成员科努格扎尔·赫列伊泽(Nugzar Kokhreidze)也被拒绝入境。

“我于12月7日到达卡托维兹机场,在进行护照检查时,波兰边防警卫把我拉到一边,说不能让我进入这个国家,因为系统显示了一个‘警告’(alert)。他们不回答我的任何问题,说他们什么都不知道,只让我立马离开这个国家。”财新记者通过邮件与赫列伊泽取得联系。他表示,警卫们向他保证,这项禁令只适用COP24,并不影响他日后的其他访问。

“我要求波兰政府解释为什么我是威胁到波兰社会安全的危险人物,并向我提供书面说明。”为了等到一个政府回应,赫列伊泽在卡托维兹机场酒店住了几天,直到12月11日才失望地回到格鲁吉亚。

12月14日, 财新记者来到COP24的波兰馆询问此事,场馆内的波兰代表们都表示不知情,也不愿意向记者推荐适合的回应人选。那里的工作人员反倒是热情地为记者递上宣传“洁净煤”的资料说:“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煤炭的问题都可以问我,其他问题我们爱莫能助。”

柴珀尔斯基批评波兰政府官员漠视造成气候变化的科学缘由。他说:“许多位高权重的政治人物在这里赞美煤炭,波兰总统说气候保护与煤炭使用之间没有矛盾,波兰能源部长也在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发布一周后宣布要建立新的燃煤电厂。波兰环境部长认为气候变化是由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的,腐烂的木材是原因之一, 动物呼吸也是原因之一,不能都怪罪给燃烧化石燃料。”

他认为,波兰能源部长提出新建燃煤电厂是基于欧盟的能源安全,这个理由缺乏说服力。他说:“波兰在欧盟的地位正变得越来越孤立,欧盟正在开发许多工具,比如碳排放交易系统,之前由于碳价低迷,并没有给波兰造成多大压力,但是现在碳排放价格走高,这就像一个超级强烈的信号,表明煤炭时代已经结束,波兰势必会为继续使用煤炭而付出代价。”

本报道得到“2018年气候变化媒体伙伴”项目的支持。此项目由Internews 地球新闻网络(Earth Journalism Network)与Stanley基金会联合主办。

By visiting EJN's site, you agree to the use of cookies, which are designed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and are used for the purpose of analytics and personalization. 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Privacy Policy

Related Stories